啟迪之星聯手米其林打造產業賦能“共創”新模式打印
發布時間:2020-05-22來源:啟迪之星(上海)
5月19日,啟迪之星與米其林亞洲創新中心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聯手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共創”新模式,為產業深度精準賦能。在未來出行領域,米其林與啟迪之星將一道挖掘終端客戶的創新需求,通過啟迪之星全球創新網絡尋找創新企業或科研院所。終端客戶、米其林、啟迪之星和創新企業將共同設計、驗證和迭代創新產品,并形成商業化交付,完成創新產品0-1-10的過程。未來,米其林、啟迪之星和創新企業將共同持有此創新產品,開拓市場,致力于大規模的市場增長。
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韓威和米其林亞洲創新中心總監廖初航代表雙方簽約 孵化器:“從鏈接者、服務者到專業的融合咨詢、產品經理角色的共創者”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各行業對科技創新升級需求不斷擴大,孵化器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斷升級。傳統模式中,孵化器更多充當“鏈接者和服務者”的角色——集聚創新企業,鏈接創新資源,而很難觸碰和把握創新要素在“對接”之后的商業化過程。啟迪之星在全球擁有150多個基地,涵蓋10000多家創新項目的孵化池,3000余家包括海內外巨頭的合作伙伴。鏈接上萬家大小企業,促成互動只是第一步。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韓威指出,“作為科技服務業的老兵,啟迪之星也在不斷迭代我們的服務、不斷升級,從早期為創新創業的成長助力,到全球創新網絡生態系統搭建,再到今天的產業賦能,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與大企業共創研發,孵化器所能做的,不僅僅是孵化一批創新企業,更可能為產業的創新發展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啟迪之星與米其林的本次合作,將聚焦在未來出行的重度垂直領域,將空間聚集的最具商業潛質的前沿科技企業與米其林等頭部企業和終端客戶鏈接起來。更進一步,他們從深入挖掘終端客戶需求開始,到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完成技術點向解決方案的“成長”,參與打磨和驗證、銷售成熟產品,“啟迪之星嘗試承擔專業咨詢和產品經理等職責,貫穿到整個產品從無到有,再到擴大規模銷售的全生命周期中,精準匹配相關生態資源和創新要素,突破大小企業融通的技術和商業壁壘,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將產業賦能轉型升級落到實處”,啟迪之星產業賦能中心總監袁骕提到。 啟迪之星團隊和米其林亞洲創新中心團隊 大企業:“需求端出發,終端客戶參與共創的產品開發,實現商業化和轉型升級” 大企業之所以能夠保持“基業長青”,創新是根本之道。作為世界500強、全球輪胎科技領導者,米其林不斷自我迭代,一直實踐著將“創新和品質內化為米其林的DNA”,致力于創新增強人與貨物的可持續移動性。如今,米其林將創新延伸至輪胎之外廣闊的可持續出行領域,并通過設立的米其林亞洲創新中心,助力創新生態推動與發展。 實際上,米其林早在2013年就在中國舉辦過Innovation Works創新孵化活動,較多采用從前沿技術而非真實應用場景出發,推動專業領域的固定批次或者單個創新企業的加速和孵化。米其林(中國)投資公司數字化總監、亞洲創新中心總監廖初航介紹,“之前的模式遇到的難題主要是,落地化問題,創新的技術點與成熟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往往還有一定距離”。為此,米其林和啟迪之星將共同利用米其林覆蓋端到端的產業資源,充分挖掘多年積累的優質客戶資源,直接觸達包括整車廠、車隊等終端客戶。 從終端用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出發,并將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度調研、專家論證,對需求真實性和場景有效性、解決方案可行性予以確定,規避痛點不痛的問題。“之后,米其林和終端客戶也將全面卷入將解決方案從概念驗證走向真實場景的過程,參與定制化、可落地的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共同創作過程,成為共創者”,廖初航表示。這些前沿科技新產品賦能了米其林多元化的產品線,拓寬了新業務方向,也為從外部為大企業注入創新活力,完善創新生態布局,推動產業鏈的戰略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樣本。 創新企業:“加入創新生態圈,創造收益” 大企業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品牌效應、社會影響力、系統性流程性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大企業的合作,對創新企業而言,不僅意味著收益與快速發展,還意味著加入了創新生態圈,因此是創新企業的主要著力點。但現實是,由于技術和商業壁壘,雙方的合作往往難以達成。 啟迪之星產業賦能中心執行總監衛冕表示,“米其林和啟迪之星的本次聯合研發,不僅協助入圍的創新企業與種子客戶反復打磨解決方案,完成POC(驗證性測試),而且包含了對種子客戶的產品交付銷售”。米其林將開放豐富的產業積累、資本優勢和渠道網絡,和啟迪之星、創新企業共同完成產品概念設計、迭代以及POC的過程,幫助創新企業實現從,0到1,從概念到可行的解決方案,更進一步,還將共同開拓市場,實現大規模銷售,從1到100。 產業合作是啟迪之星立體創新生態的重要內容,此次與米其林的合作正是其一。啟迪之星還跟中集集團、亞馬遜、英國BP石油等產業頭部企業密切合作,在垂直細分領域推進創新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