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從“芯”出發,智慧運營開啟垃圾分類新時代打印
發布時間:2019-05-23來源:江蘇稻源
近幾年,我國易腐垃圾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
2016年我國易腐垃圾產生量約9731萬噸,
2017年我國易腐垃圾產生量約9972萬噸,
2018年已增長至10417萬噸……
雖已垃圾圍城,但很多人仍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
此刻的你,也許正在投放垃圾,
可是,你做好分類了嗎?
易腐垃圾又稱濕垃圾,被視為垃圾分類的痛點,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易腐垃圾極易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通過啟迪控股旗下兩家成員企業—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迪桑德)與江蘇稻源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江蘇稻源)的聯手合作,一個個有“芯”的小綠桶應勢而生,“燃”爆了一場易腐垃圾分類的綠色革命......
數據互聯,實現生活垃圾前端精細化分類
啟迪桑德運用“一戶、一桶、一芯”的分類模式,為每戶居民的小綠桶分配一個由江蘇稻源研發的電子標簽,通過物聯網稱重設備實現易腐垃圾收集數據自動上傳。通過對垃圾分類一手數據的分析,可以計量小區內各住戶產生易腐垃圾次數、重量及分類正確情況等,從而反向指導運營模式以擴大垃圾分類參與率、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真正實現生活垃圾前端精細化分類。
智慧運營,打造垃圾分類示范項目
通過有“芯”小綠桶及數據平臺,啟迪桑德在蕭山區300余個小區實現了易腐垃圾分類收運,每日易腐垃圾收運量達數十噸。在這些小區中,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占28個,達到擬創建示范小區總數的88%。蕭山區“小綠桶模式”為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并得到當地領導和居民們的認可。
用“芯”協同,助力新時代無廢城市建設
“小綠桶模式”的順利展開是基于啟迪桑德自主研發的垃圾分類數據云系統、物聯網稱重設備與江蘇稻源研發的電子標簽的結合。啟迪桑德與江蘇稻源的聯手合作,為垃圾分類植入“智能大腦”,真正解決了生活垃圾分類溯源問題,從根源消除管理難點,也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快實現全民參與。
未來,啟迪桑德與江蘇稻源將協同開展更多合作,在智能設備、城市固廢大數據等方面進行深度研發合作,努力為智慧城市管理的數據拓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完成無廢城市的構想。